期刊名称:新乡学院学报

创刊时间:1984年

主管部门: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新乡学院

刊  期:月刊

电  话:0373-3683017 

               368267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7726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430/Z

访问量:291280

政治研究

  • 中国式现代化百年探索的内在逻辑

    李萌;贺爱玲;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等因素内生演化的结晶。现代化的外向学习与自觉生成的结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之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之基,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担当的结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之魂,制度创新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结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之道。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探索展现了其特有的独立性、自主性、内生性和创新性特征。

    2025年08期 v.42;No.270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9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6 ]
  • 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生成逻辑及实践进路

    夏天;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科学理论指导与实践遵循。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国具体实际,表现出广泛性、人民性、协调性、共生性、开放性等鲜明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百年探索历史经验的总结、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理论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把握高质量发展任务、站稳人民至上立场、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

    2025年08期 v.42;No.270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6 ]
  • 新时代高校智慧党建实践创新研究

    姚韫璐;王忠才;

    智慧党建是新时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与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巩固意识形态阵地的必然要求。当前高校智慧党建建设存在顶层设计不到位、制度建设不规范、工作队伍业务能力存在不足等问题,因而加强高校智慧党建系统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智慧党建管理制度,精心设计智慧党建系统核心模块,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智慧党建队伍,是推动高校智慧党建实践创新的有效路径。

    2025年08期 v.42;No.270 11-1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经济研究

  • 典型国家社会保障税制比较及借鉴

    应永胜;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维护国家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发展作用重大。通过剖析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不健全、缺乏全国联网的信息共享平台、基金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阐述了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的现实性选择的观点,并在比较及借鉴典型国家社会保障税的设置模式、筹集方式及其构成要素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模式选择与实现路径。

    2025年08期 v.42;No.270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闽东北、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创新网络飞地式空间格局构建

    林淑伟;关松立;

    闽东北、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创新网络飞地式空间格局的构建,对有效推进两大区域实现更加广范且深入的融合以及深化新时代山海协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知识流动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与局部莫兰指数空间关联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两大协同发展区创新主体与知识溢出的空间关联特征,探究宏、微观协同集聚的飞地式空间布局的构建及其动态演化过程。研究结果发现:(1)协同发展区创新能力正在逐步增强,创新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但区域创新网络的协调整合能力较弱,研究成果与创新知识的转化不足;(2)协同发展区创新主体与知识溢出的协同集聚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各地级市之间协同集聚已开始从分散布局向集中布局转变,逐步形成连续渐次向外推进的飞地式空间结构;(3)协同发展区创新网络飞地式空间发展新格局的形成是动态演化的过程,它将朝着空间协同与产业协同,山地空间与沿海空间协同,上、下游产业协同的方向推进,基础阶段应优化配置资源,中级阶段应重点关注创新,高级阶段应优化路径。研究结论可以为实现两大协同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提供路径建议,同时为福建省进一步打开双轮驱动、南北互动、协调推进、统筹发展的良好格局提供新思路。

    2025年08期 v.42;No.270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8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文学研究

  • 别里科夫与俄罗斯套娃式社会结构——论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复数性

    戴春雷;

    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是沙皇专制权力在民间制造的一个优秀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患者。他作为俄罗斯套娃式社会结构中重要的一层,被作者赋予了一个“非官僚且教师”的特殊身份。纵向上,他像非官僚且奴性十足的太监一样膜拜权力,通过自戕自阉来卖身投靠沙皇政府,以求狐假虎威、削足适履地苟且偷生;横向上,他又像被豢养的鹰犬一样极力干预、遏制他人的个人自由,散布恐怖气氛,制造寒蝉效应。正是装在套子里的“人群”构成了沙皇俄国专制暴政的统治基础。该小说在人、套子、装三个维度上都具有复数性特征。

    2025年08期 v.42;No.270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生态想象、动物激情、神话学与拟像——《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中动物叙事的多重维度

    赵娜;

    在《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中,菲利普·迪克从多个维度对动物进行了书写:一、描述“末世”环境中的濒危动物,缅怀田园牧歌式的旧日生活,想象动物缺席状态下人的孤寂;二、将动物作为移情的对象,以动物激情作为人所特有的本质;三、描述神话学的动物,揭示资本运作与控制对人与动物关系的影响;四、从动物拟像来观照人与“非人”的区别,承认“非人”生命的存在。这四种维度分别对应了四个疑问:如何面对没有其他动物的世界?动物激情是否人独有的?对动物的感情里有多少是控制论的结果?真/假生命的界限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菲利普·迪克没有提供明确答案,但暗示了建立新的容忍与共生圈的必要性。

    2025年08期 v.42;No.270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4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史学研究

  • 十六国北朝时期范阳卢氏家族的文化风尚与文化成就

    高胜利;

    范阳卢氏家族是十六国北朝时期河北地区著名的世家大族。卢氏家族以经学尤其是礼学为家学,其优美的家风主要表现为雅文好学、动循礼典、敦亲睦族、清素简朴。卢氏家族成员诸如卢景裕、卢辩、卢光等人皆精通礼学,家族成员中也有礼学与文学兼优者,如卢思道、卢询祖等人。范阳卢氏家族因精通礼学和门风优美而受到北朝统治者器重,卢氏家族成员积极参与北朝政权建设并与北朝皇族联姻,他们的这一做法不但延续了家族门第,而且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2025年08期 v.42;No.270 38-4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乾隆《卫辉府志》的纂修、体例及史料价值

    郭朝辉;

    乾隆《卫辉府志》是明清时期卫辉府纂修的最好的一部府志,其纂修始于乾隆五十一年,记事止于乾隆五十三年。乾隆《卫辉府志》采用以事类为纲的纲目结构,共计五十五卷。乾隆《卫辉府志》的体裁主要有志、考、传、图、表、录等。乾隆《卫辉府志》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其内容丰赡,所收录的艺文资料、人物资料、古迹资料、方言资料等多为正史所未载。

    2025年08期 v.42;No.270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9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管理研究

  • 新时代“枫桥经验”赋能基层治理创新研究

    朱兴梅;

    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抓手,已经成为当下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一面旗帜,在中华大地得到广泛传承发扬和创新。通过梳理“枫桥经验”六十余年形成、发展、全面创新的历史脉络,总结其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优势和强大活力,并结合实践分析当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及其优化路径,以期为发挥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v.42;No.270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9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短视频泛娱乐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与对策

    苏巍;刘春梅;

    短视频泛娱乐化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引发广泛的关注。研究以新乡市五所高校677名本科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量化分析该现象对学生政治、历史等五维度价值观的影响。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可在保持主流价值观基础上形成更客观认知,小部分学生呈现功利化、消费主义、社会责任感弱化、历史虚无主义等倾向。调研结果启示高校应构建“短视频+”思政育人模式:依照传播规律构建价值引领新场景,创新内容激发学生创作活力,强化媒介素养培养,形成青年价值观培育的新路径。

    2025年08期 v.42;No.270 54-5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5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新时代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及出路

    武斌;田文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新时代背景下,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困境,可以从优化教育环境、关注教育对象的个性化需求、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探寻出路。高校须持续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需求变化,着力提升教育工作者素养,强化高校、家庭和社会协同合作,以推动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新突破。

    2025年08期 v.42;No.270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教育教学研究

  • 基于学科竞赛的应用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以新乡学院为例

    赵磊;杨治军;黎红波;张晨阳;

    学科竞赛是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一种高效教育方式。以新乡学院为例,深入探讨应用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学科竞赛的紧密联系,详细阐述“一体系、三层次”学科竞赛实践应用评价体系的改革思路,以及科学构建竞赛体系、搭建竞赛平台、启动校企联动机制、完善保障机制等措施。同时,总结以学科竞赛为依托构建“五位一体”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亮点及改革成效,为应用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v.42;No.270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7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研讨式教学融入中级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李凯杰;李硕;杜林爽;

    研讨式教学融入课程教学实践能够满足研究生培养阶段对批判性思维、科研创新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阶培养需求,对研究生课程教学具有较强适用性。在总结研讨式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以及形成和谐共进、教学相长的学习氛围等优势的基础上,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三个年级研究生的中级国际经济学课程为调查对象,结合课程教学实践分析了研讨式教学的实践路径和实施效果,并提出应从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丰富研讨式教学组织形式、建立可量化和可追踪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提升研讨式教学的实践效果,以期为经济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2025年08期 v.42;No.270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人工智能驱动的项目式教学赋能公安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究

    申可;

    实施人工智能驱动的项目式教学有助于推进公安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增强公安教育服务实战的能力以及提高公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公安院校实施人工智能驱动的项目式教学主要面临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教师的能力不足;其二,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滞后;其三,教育评价方式陈旧。解决上述问题应当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组建课程团队,弥补个人能力的不足;其二,搭建跨学科教育平台,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其三,开发人工智能评价平台,优化教育评价方式。

    2025年08期 v.42;No.270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7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国际商法课程教学改革路径——以经贸专业为例

    刘超超;牛长海;

    目前,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逐渐趋于成熟,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革新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不足成为当下高校教师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当前高校法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以经贸专业国际商法课程教学为例,分析国际商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专业化教师队伍未成体系、教师线上教学技能缺失、线下教学中实践环节不足、课程考核重理论轻实践等。建议引入互联网相关技术作为支撑,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具备国际法学背景的国际商法课程教师队伍,创新线上线下教学方式,成立国际商法模拟实验实训室、开展实习活动,利用大数据统计技术追踪教学效果,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利用多种方式综合考查学生学业水平,切实改变高校国际商法课程教学方式,达成高校经贸专业的育人目标,培养一批具备法治思维、熟悉国际规则、符合时代要求和涉外岗位职业标准的应用型经贸人才。

    2025年08期 v.42;No.270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